为提升学生的知识底蕴,开拓学术视野,学院于2024年10月19日下午在香樟苑201会议室举办了题为“解变·重构:具有国际识别的中国风格”的学术讲座,讲座人为浙江传媒学院杨超教授。杨超现为浙江传媒学院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学科带头人、桐乡研究院院长,主持国社科艺术学、国家艺术基金等项目,设计作品多次荣获德国红点奖-至尊奖、德国iF奖、美国IDA国际设计奖金奖、意大利A设计奖金奖等,也担任多项国际设计大赛评委。
讲座伊始,杨超教授以习近平总书记人民日报海外版创刊30周年作出的重要批示为核心,向听众提出疑问:“从设计的角度出发,如何助力中国文化走向世界?”随后谈起了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走向国际性的表达思考,以及中国元素如何通过解构再设计从而变得更加具有国际识别性。
杨超提到了16-18世纪的中国风格,明显中国元素被西方市场所认可的风格。例如永乐年代青花瓷器、景德镇缠枝莲与德国meissen现代洋葱纹就十分相像。但是,德国设计师们将自己的思维理念融合进去,没有照搬中国的设计而是结合自身从而形成了自己风格的元素。我们也可以对传统元素进行提取,再通过几何学式的结构进行二次创作,在意大利CTRLAZK_CeramiX的例子中,中国瓷器同西方瓷器相互融合,运用数学的美学逻辑发展了独特的识别性。这给了我们很大启示,作为设计师,我们应该努力探寻新时代具有国际识别性的“中国风格”视觉设计表达之路。
杨超提出东西方应该相互融合,同时设计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群。并告诉我们应该要不断的尝试和探索。面对国际性设计表达风格,以及对国际主义设计风格框架的融合与运用。
杨超还提出了国际融民族性,通过对民族元素的解变与重构,使得中国元素与国际风格的融合。面对“全球在地性”的风潮,国际品牌曾经广泛采用的“国际主义”设计风格已经不能适合现在的环境。应该逐渐转变成为“国际融民族性”,通过将在地的民族元素通过解变与重构后,融入具有国际主义设计风格的原有品牌形象的框架之中,以求赢取各个地区不同受众人群的文化认同。同时列举了Adobe+中国纹样再设计、泰国曼谷苹果商店视觉形象设计等实例来证明。
讲座尾声,在座的师们就自己在实际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杨超教授展开热烈的交流,杨超也将自己的实践体会和感悟与大家分享。整场讲座轻松幽默,气氛热烈,杨教授融学术性、故事性为一体的讲解,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不仅使得学术内容生动有趣,更为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撰稿:3241300613周博宇、3241300599吉远 摄影:3241300613周博宇 审核:杨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