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下午,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国际交流处处长张竣文教授来我院访问,在学院202会议室进行国际合作交流。我校国际合作处处长杨加猛、院长祝遵凌教授、副院长李永昌教授、景观艺术设计系主任曹磊教授、国际设计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叶洁楠、办公室主任陈玮及辅导员张昌东出席,就双方合作方向和内容进行座谈。

座谈会上,张竣文详细介绍了马来西亚南方大学在设计领域的国际化开展情况,并提出三项合作倡议:一是联合设立“中马生态设计国际工作坊”,推动师生跨地域协作实践;二是互派学生,依托双方专业优势开展学分互认与短期研修项目;三是共建学术平台,共享课程资源与研究成果。他强调“艺术与科学的融合需要全球视野,希望通过多元合作模式,培育具有文化包容性与技术前瞻性的设计人才。”
杨加猛结合中国—东盟教育合作背景,指出当前政策红利为校际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设计学学科是双方协同的最佳切入点,未来可进一步整合国际资源,引入行业头部企业参与联合培养,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形成覆盖全校的国际化协作。
祝遵凌在总结中提出合作路径,计划以“本硕博联合培养”为纽带,建立和完善与马方的国际合作平台,逐步拓展至科研协作、师资互访、联合策展等多元领域,助力学生对接国际市场需求,服务学科内涵建设。
来访期间,张竣文在香樟苑201报告厅举办了“艺术与科学间的遁入通途”专题讲座。其深厚的学术造诣和独到的见解吸引了众多师生,现场气氛异常热烈。景观艺术设计系主任曹磊主持讲座。

在讲座过程中,张竣文深入剖析了艺术与科学的辩证关系及其在AI时代的创作挑战。他通过蒙德里安和康定斯基的作品,阐释了艺术创作中的数学逻辑,并探讨了AI时代下艺术的边界问题。他强调“尽管数字艺术依赖算法,但其创作过程仍遵循物理定律。从本质上看,这种艺术形态与科学研究有着内在共通性——二者均以独特方式探索并揭示世界的本质规律。艺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构建连接高维认知的精神符号系统,为艺术教育在智能时代的转型提供理论支持。”

在精彩纷呈的师生现场互动环节中,张竣文与同学们展开了一场思想的碰撞。当谈及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等前沿技术深度渗透艺术领域这一话题时,有同学抛出极具思辨性的问题:“在技术工具的强力介入下,艺术思维该如何妥善处理技术工具性与创作者主体性之间的关系?如何在借助先进技术拓展艺术表达边界的同时,确保创作者的独特思想与情感不被技术所淹没?”针对这一问题,张竣文指出“在虚拟技术的应用实践中,核心命题在于如何构建深度沉浸的交互体验,使参与者能够产生真实可感的情感共鸣。虚拟现实作为新兴媒介,其价值不仅在于技术呈现,更在于通过多维感官刺激与场景模拟,触发人类主体丰富的情感体验。这要求我们在技术研发与场景设计中,始终以情感感知为导向,探索虚拟世界与人类情感交互的深层逻辑,从而实现技术赋能下的情感体验升级,发挥艺术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他鼓励学生们运用系统性思维来解决现实问题,令在场学生深受启迪。

作为中马文化艺术交流的积极推动者,张竣文不仅围绕艺术与科学的跨界融合分享了独到的专业见解,还将马来西亚与中国艺术领域的特色实践与创新理念相融合,激发了师生对于艺科融合创新的热烈讨论,为学院专业建设与教学实践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此次座谈会与讲座的联动,不仅展现了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在艺科融合领域的学术引领力,更彰显了其推动教育国际化的成效。张竣文表示:“南京林业大学的创新理念与务实态度令人印象深刻,期待双方合作成为中马高等教育协同发展的典范。”
作为学院国际化战略的重要载体,由祝遵凌院长担任学术总策划的“南京林业大学创新设计大讲堂”迄今已吸引百余位国内外顶尖学者登台分享,持续为学科注入活力。未来,学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高校的合作网络,以学术为桥,以设计为媒,助力中国智慧在全球舞台上绽放异彩。
(撰稿:曹磊、张昌东 审核:杨杰、祝遵凌、陶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