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园地
扎根人民,向上生长 ——2024年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陶皓淼

录入:曹利芳  2025-03-18  点击:

陶皓淼,男,汉族,中共党员,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2023级设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曾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中国民生调查“优秀调查员”、返家乡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岗志愿者”等国家级荣誉30余项获江苏省优秀毕业生、“艺融杯”江苏艺术设计大赛金奖、江苏省高校原创艺术精品项目等省级荣誉40余项

 

一、坚守初心,刻苦求知,争做青年榜样的“新先锋”

作为学生党员,陶皓淼用青春和热血书写着自己对理想和初心的坚守,努力做好各项党团工作;作为班长他心之所系在人民,带头开展主题学习、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5年来,他组织并参与志愿服务活动60余项,共计逾2000小时,曾获国家级表彰7项、省级表彰13项。作为学生干部,陶皓淼曾担任校、院学生会主席团成员,始终坚持“肯吃苦、敢创新”,曾成功入选第十六期江苏省大学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班,被遴选为江苏省“青年观察员”

二、学业为先,践行为要,争当设计专业“排头兵”

五年来,陶皓淼脚踏实地,刻苦求知,发表A&HCI论文一篇,综合测评连续四年位列全院第一共获得奖学金8次,累计金额达6.5万元。作为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一员,陶皓淼在努力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常常思考自己所学应如何投入实践、如何创造价值,2020年初,陶皓淼发现家乡仍有大量的老旧小区存在基础设施不齐全、小区绿化面积不达标等问题,于是他便回到家乡与团队成员一起从前期调研、平面图设计、到基础设施改善,最终与江苏尚田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关于老旧小区改造问题展开研究并签订合作协议,协助完成州市红梅街道、汉江东路沿线等地实施老旧小区景观设计改造,帮助当地打造更好的人居环境,如今随处可见的绿化景观是对他最好的回馈。

 

三、锐意进取,担当作为,争做非遗文化的“传递者

陶皓淼很早就开始思考“文化传承”之路。他注意到,非遗文化“金石传拓技艺”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远古记忆,却鲜为人知。思之深,行之切,2022年,他着手成立金石传拓学社,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力量,践行南林人让“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使命。他潜心非遗科普和生态文化传承,成立了生态科普艺术实践工作坊,带领工作坊走进玄武区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组织百名同学走进南京青少年公益嘉年华,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终身学习的行列中,并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奖、挑战杯江苏省一等奖等荣誉。

除了全民学习,他还带着非遗文化走向了国际舞台。作为部门实习生,他投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并连续届受邀参加南京和平论坛,展示生态拓印作品,为国内外与会嘉宾准备城市礼物,让中国传统在国际交流舞台上绽放光芒。

 

四、立足实践,科普生态,勇当心如烛火的“孺子牛”

“乘凉人”不忘“栽树人”。陶皓淼对于“传承”的思考,还在于精神之传承,通过线上云视频宣讲,开展“追寻先贤足迹”实践活动,荣获全国社会实践“优秀品牌项目”。他带领团队赴云南、江西、广州等地,用非遗拓印的方式寻革命先辈之足迹,发扬红色文化,传承革命薪火,最终获评省级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相关内容有幸被学习强国、中国青年网等媒体网站报道。

人民的事无小事,向下扎根才能向上生长。自被选为中国民生调研员起,历时200余天,陶皓淼带领团队走遍长江流域13个地级市,利用电子显微镜探索植物细胞下的图像呈现,通过艺术化的表现形式,完成长江流域微生物科普图鉴,结合专业优势组建起团队,和地方博物馆、中小学开展合作,开设“拓印荣光”“树的印迹”等展览20余场

 

时代之洪流滚滚向前,青年之花徐徐绽放,五年耕耘,一颗非遗传承、精神传承、奉献与服务人民的种子就这样在南林,在陶皓淼的手里生根发芽,他用行动和时间不断绽放着属于自己的“青春之花”。

(撰稿:陶皓淼、朱婷 审核: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