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至12日,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古风之美”实践团前往苏州市天池山篁村,开展为期6天的“古梅新韵”主题墙绘社会实践,并于13日参与暑托班志愿服务,以艺术与行动诠释青年担当。本次实践不追求艺术创作的宏大叙事,而是聚焦“以所学服务所需”。在村委会指导下,选择村民熟悉的梅花作为主题,旨在通过雅俗共赏的传统意象美化村居环境。
实践初期,走访村委会与村民家庭,了解建筑墙面特性与村民审美偏好,最终选定村内一内墙,以水墨小写意手法表现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姿态。摒弃繁复设计,选择“疏影横斜”的简洁构图:老枝以焦墨勾勒遒劲之姿,花瓣用淡胭脂轻染,辅以青苔点缀墙根。创作中注重与村民互动,听取他们对画面布局的建议。“画梅是因其‘凌寒独自开’的品格与古村坚韧气质相合”,她表示。墙绘不仅美化了村居环境,更成为村民茶余饭后品评传统艺术的窗口。

(图1 绘画场景) (图2 最终绘画效果展现)
墙绘完成后,向村委会提交了简易维护指南,结束墙绘次日,实践团成员走进社区暑托班担任志愿助教。她协助老师指导孩子们制作手工国旗:从裁剪红黄卡纸到粘贴五角星,耐心讲解国旗象征意义。“姐姐,我的星星贴正了吗?”孩子们高举作品时的自豪笑容,让她感受到志愿服务的温度。活动将爱国教育融入手工实践,在孩子心中埋下爱国种子。

(图3 次日于村中进行暑托班志愿服务)
三天的双重实践,诠释了知行合一的深意:绘画,是青年对传统文化的质朴致敬——不追求宏大,但求以笔墨唤醒乡土审美记忆;手工,是在稚嫩心田播种家国情怀——爱国教育未必激昂,亦可蕴藏在一剪一贴之间,变的是场景,不变的是青年服务社会的赤诚。当梅花幽香遇见红旗闪耀,这便是新时代学子“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生动注脚。
(撰稿:顾煦婷 摄影:岳依梦 审核:陈健、王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