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6日,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行政党支部于兴化市组织了一场“传承红色基因,‘艺’行初心使命"红色研学主题党日活动,通过实地参观兴化市施耐庵郑板桥纪念馆和兴化市革命烈士纪念馆,让党员同志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挖掘历史文化的深厚内涵,使红色基因在传承中得以赓续和弘扬。
精心筹备,开启研学之旅
为确保活动顺利开展,党支部提前进行了细致周密的筹备。支部委员与兴化市博物馆和兴化市革命烈士纪念馆沟通协调,确定参观路线、内容以及时间安排。同时,向支部成员详细介绍活动目的和要求。此外,还提前收集施耐庵、郑板桥以及兴化市革命历史的相关资料,为参观学习做好充分准备。
探寻先贤风骨,感悟文化魅力
活动当天,阳光明媚。支部成员抵达兴化市博物馆后,古朴典雅的建筑风格首先映入眼帘,党员们自行步入展厅。
在施耐庵展区,党员们认真研读展板上关于他生平事迹的介绍,展板上,施耐庵如何从江南水乡走出,历经人生起伏,最终隐居创作出传世巨著《水浒传》的历程,被生动而详尽地展现出来,让每一位党员都深受触动。一位党员感慨道:“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来到郑板桥展区,大量书画作品展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豁达的人生态度。党员们被深深吸引,驻足欣赏,仔细品味作品意境。有的党员结合收集的资料,与身边同志就书画作品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色进行深入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参观结束后,党员们在兴化市博物馆入口和郑板桥肖像前合影留念,一同畅谈对施耐庵和郑板桥精神的感悟,纷纷表示要将这些精神融入日常学习和工作中。

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
下午,党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兴化市革命烈士纪念馆。纪念馆庄严肃穆,周围松柏在微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党员们自行走进纪念馆,丰富的历史文物和详实的图文资料生动再现了兴化地区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从早期革命先驱秘密组织革命活动,到抗日战争时期兴化人民奋起抵抗日寇侵略,再到解放战争时期无数先烈为新中国诞生抛头颅、洒热血,每一个展板、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让党员们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精神。

参观过程中,党员们认真阅读展板和文物旁的文字说明,不时驻足凝视珍贵的历史照片和实物。看到烈士们的英勇事迹,大家表情凝重,有的党员眼中闪烁着泪花。一位年轻党员感慨地说:“革命先烈们太伟大了,我们生活在和平年代,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工作,为国家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在纪念馆宣誓墙前,全体党员整齐列队,面对鲜红的党旗,庄重地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铿锵有力的誓言在纪念馆内回荡,表达了党员们对党的忠诚和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坚定决心。

交流总结,凝聚奋进力量
参观结束后,党员们乘坐大巴车返回学校。在返程车上,大家依然沉浸在活动氛围中,热烈交流此次活动的收获和体会。此次“艺心向党”——支部先锋领航行动,是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创新党日活动形式、丰富党员教育内容的一次有益尝试。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身体验,党员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革命先辈的崇高精神和精神文明的宝贵价值,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同时,活动也促进了党员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未来,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将继续秉持“艺心向党”的初心和使命,不断创新党日活动形式和内容,丰富党员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加强与兴化市等红色教育基地的合作与交流,共同探索红色教育与文化传承相结合的新路径、新方法,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开展更多具有特色的党日活动,为推动学校基层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
(撰稿:李亮 摄影:李亮 审核:陶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