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9月21日,南京国际博览中心迎来了备受瞩目的2024第六届中国乡村文化振兴高层论坛的盛大开幕。此次论坛由上海交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艺术学院、江苏省乡村振兴研究会以及国际设计科学学会(美国)上海代表处联袂主办,以“农耕文化与创新设计”为主题,深度探讨农耕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设计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论坛汇聚了专家学者、政府领导、企业精英及高校师生,共同为乡村振兴献计献策。
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吴荣顺主持开幕式并发表讲话,高度评价了论坛对于推动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的积极意义,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美好蓝图。主题论坛由南京农业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卢勇教授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周武忠教授,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 李向民教授,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原所长刘凤之研究员,南京市社科联主席、南京市社科院院长曹劲松研究员先后做主旨报告。
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基。乡村记忆工程以农耕文化为实施对象,传承乡村文脉,留住乡愁记忆,对于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意义重大。周武忠首先代表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和上海交通大学联合成立的“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课题组解读了“乡村记忆工程的内涵与实施路径”。重点阐释乡村记忆工程的科学内涵、政策指向与价值意蕴,并从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工作、构建科学保护管理机制、实施转化创新推广项目、搭建跨界融合展示平台四个方面提出乡村记忆工程的实施路径,这对于正确认识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情,制订农业发展战略、破解“三农”问题,乃至以史为鉴、开拓未来,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曹劲松研究员作为江苏省扬子江创新型城市研究院首席专家、南京长江文化研究院院长,做了《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与文明形态》的报告。他认为,长江文化的历史文脉悠长,从文化主体的自我认知、他者认知、历史认知和发展认知的维度出发,长江文脉所蕴含的和谐共生、求同存异、革故鼎新、自强不息的文化精神构筑了现代文明的价值脊梁。深入发掘长江文化的时代价值,就是要以其生态长江、活力长江、安澜长江、人文长江的鲜明价值指向汇聚共识、凝聚力量,在推进长江文化的繁荣发展中,结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新果实。
论坛亮点纷呈,其中“中国乡村文化振兴典型案例”的发布引人注目。南京艺术学院文化产业学院院长、紫金文创研究院副院长王晨作为发布人,详尽介绍了多个具有标杆意义的案例,这些案例通过创新设计与文化传承的深度融合,成功促进了乡村经济发展,显著提升了乡村文化的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紫金文创研究院院长李向民则以“艺术乡建与文脉赋能”为主题,探讨了艺术在乡村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及其为乡村赋予新文化内涵的路径。在农耕文化艺术展演环节,东南大学和南京艺术学院带来的精彩表演,将传统与现代艺术巧妙结合,生动展示了农耕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价值。
论坛期间,还举行了《新乡村主义-乡村振兴理论与实践(第二版)》专著的首发仪式。该书由上海交通大学创新设计中心周武忠主任编撰,系统梳理了近年来乡村文化振兴的理论探索与实践成果,为未来的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李永昌教授主持优秀论文发表
作为本次论坛的主办单位之一,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李永昌教授出席论坛,主持了“中国乡村文化振兴高层论坛优秀论文”发表活动,并总结点评。本次论坛共评选出“2024第六届中国乡村文化振兴高层论坛优秀论文”16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8篇。

展览前言
学院公共艺术系还精心筹备了“非遗漆艺与乡村振兴的璀璨交响本科作品展”,通过一系列融合传统技艺、实验教学与现代设计的作品,展示了学院在非遗漆艺传承与创新方面的卓越成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灵感。

展览现场-1
公共艺术系教师吴克思领衔的漆艺实验室策展团队,精心策划了一场融合传统技艺、实验教学与现代设计的视觉盛宴。展览不仅展示了我院在大漆特性、漆工艺流程、髹漆技法等传统技艺与实验教学方面的特色,还呈现了实验教学材料与自制工具、操作流程、103块实验小样板、6套漆立体作品、14套系列漆艺文创产品和15幅漆画作品等。这些作品不仅彰显了学院师生的精湛技艺和独特审美,更通过现代设计的融入,让传统漆艺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灵感与动力。

展览现场-2

展览现场-3
闭幕式上,论坛组委会对本次论坛的成功举办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向所有参与者和支持者表示了诚挚的感谢。与会者一致认为,本次论坛不仅是一次思想的碰撞与交流的盛会,更是一个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重要平台。展望未来,论坛将继续秉持“农耕文化与创新设计”的理念,为乡村振兴和文化传承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展览现场-4
(撰稿:吴克思 摄影:2111311118夏雪绒 漆艺实验室策展团队:2111311118夏雪绒、2111311025朱轶凡、2211311105何延刚、2211311122张嘉豪、2211310611吕芊葵、2211310905何诺雪 审核:陶文娟、李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