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活动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肆虐是大自然对人类发出的警告,我们急需修复人与自然之间破碎的关系,保护生物多 样性。作为新一代年轻的建筑设计师和规划师,我们的目标是让人类融入这个拥有丰富生命形式的缤纷世界,促进野生动物与我们共生共存。在这一背景下,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同济大学联与南京林业大学合发起这个项目, 联动全球多所高校、事务所、研究机构共同组织,形成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教育平台。课程鼓励创新、合作与 交流,重点人类与动物在城市中的共生关系,以为人类和动物创造一个城市空间的共同家园为目标,学生们将在专业导师的指导下进行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策划、改造和更新设计。
课程时间/Time:2021年 7月 19日至 7月 28日
设计基地/Venue:江苏省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
参与概况
国际联合实践营 和平·动物理想家 ZOOTOPIA
多责任主体助力红山森林动物园服务系统升级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国际联合实践营
Co-creating a Shared Home for Man and Nature
活动组织
Organization
发起方:
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联合发起方:
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
指导单位: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南京和平论坛
联动高校:
中央美术学院、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哈佛大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米兰理工大学
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康奈尔大学
联动机构:
野声、小象君、造点、Global Elephant Care、
南京和平论坛、GWZoo Design
02
活动内容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团队
教师团队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团队
学生团队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祝遵凌院长讲话)
(专家讨论)
(专家合影)
(设计团队合影)
(开幕式现场)
红山动物园现场调研
(吴曼老师与学生互动讨论)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团队现场调研)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环境艺术设计团队现场调研)
论坛与研讨会
(研讨会)
(研讨会)
(在线研讨会现场)
(在线研讨会现场)
(曹磊老师演讲)
03
专家点评
【教授专家】
张彤,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
ZHANG Tong, Dean of School of Architecture, Southeast University
李梅荣,南京市红山森林动物园副园长、高级兽医师
LI Meirong, Deputy director of the Nanjing Hongshan Forest Zoo
徐一波,意大利博埃里建筑事务所(Stefano Boeri Architetti,SBA)中国公司合伙人/总经理
XU Yibo, Partner/General manager of Stefano Boeri Architetti China
王俊杰,上海市园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建筑环境院副院长
WANG Junjie, Assistant President Architecture & Landscape Design Institute, Shanghai Landscape Architecture Design Institute
【点评时刻】
(在线汇报点评视频截图)

(在线汇报点评视频截图)
(在线汇报点评视频截图)
【专家评语】




04
终期汇报
[基于生物行为学的红山动物园环境艺术概念设计]
前期分析
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位于江苏省南京市,1954年1月,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的前身玄武湖动物园在位于玄武湖公园的菱州建成,同年5月18日,该园正式对外开放,其时共有动物78种、634头(只)。1955年至2015年7月,南京市规划局计划对红山动物园进行扩建,红山动物园将由原来的50.45公顷扩大到74.82公顷,面积增加了24.37公顷。

我们调研了动物园不具吸引力的原因:上坡路段多易疲劳、遮蔽休憩空间少、店面少且不新颖、娱乐设施较少、动物园异味严重、建筑及设施老化。同时提出了解决办法:增加自行车车道、陡坡变台阶、增加室内(遮蔽)休憩空间以及室内游乐设施、开放动物园夜公园增加营收、增加新颖的游乐项目,如丛林探险、VR等、加强动物园的卫生管理,运用环保的除臭装置、对现有的动物家园进行改造升级、动物云养APP、线上动物周边销售。


红山动物园主入口概念设计
随着城市范围的大面积扩张,人类侵吞野生动物生活家园的速度越来越快,划分专门的动物保护区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现在除了城市范围内原生物种的消失、迁走之外,近期还伴随着如昆明等地野生动物误入城市范围的情况,人与动物争夺居住地的矛盾似乎又到了一个临界点。人们也开始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逐渐明白,人类建造城市不只是为了自己生存,也要让野生动物生存,因此如何把野生动物引入城市的话题渐渐多了起来。


南京区红山森林动物园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周边除了有南京站此类有大量人流活动的建筑物以外,周边同样拥有丰富多样的生物种类,北靠幕府山,南临玄武湖,西卧扬子江,东枕紫荆山,其中类似松鼠、麻雀等小动物数量繁多。如此特殊的地理位置与生态条件,让红山森林动物园有将野生动物重新引回城市的可能,人与动物能保持恰到好处的距离,可以作为城市正中的绿色交通枢纽,打通该区域的绿色脉搏,提供给城市内一些常见野生动物作为过渡点,辐射影响周边自然生态体系。
红山动物园沉浸式生物观察区概念设计
我们预想改造观赏熊猫的通道,在此我们将其活动进行了分析: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大熊猫主食竹子,也嗜爱饮水,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
基于以上调研我们提出基于生物行为学的互动景观设计,我们的设计构想里有一系列活动,它包括了:游戏、语言、情感、投喂、互动、交流、对话、眼神、行为、接触、肢体与沟通。
生活在动物园中的动物有一片属于自己的领地,与人的互动性缺乏,大多数以和饲养员的互动为主。红山动物园没有动物演出,动物生活的领域和空间被围墙阻隔,与人的交流甚少。

设计中呈现的互动地图,是以另一种方式做呈现,观赏动物的同时以不打扰动物自身生活状态为原则,加入沉浸式景观体验,实现另一种互动形式。

基于动物室外活动行为多样性的植物设计研究
松鼠为典型的树栖啮齿动物‚多居于树木高大的森林内。在缺乏食物的情况下,亦吃树芽,夏季多食蘑菇托盘及桔等浆果。喜欢在林缘树冠茂密的云冷杉或红松大枝叉基部筑巢。主要在日间活动,清晨最活跃。不冬眠。吃食时坐在树上‚前肢抱握食物送入口中。通过阅读文献,用分析图展示了松鼠对于植物种子和果实的选择,搬运,贮藏的行为活动的概括。
1. 啮齿动物所贮藏的种子和果实数量会很大, 每公顷常超过数千个 。
2. 啮齿动物将种子和果实搬运的距离相对较短 , 通常不足100m 。
3. 公园和其它城市地点等将坚果埋藏在很浅的贮藏点, 常埋0~2cm 深 , 而在那些下层林分未受干扰的森林和疏松的土壤中, 松鼠则将坚果埋得较深 , 常在地表下3~8cm。
4.对于松鼠的进食平均时间和平均日贮藏的植物种子进行了分析。
南京的鸟类分布广泛,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之下,形成了多样的生态类群,在红山动物园内,我们可以为鸟类打造一个特有的生态区域。南京的鸟类丰富,根据居留类型我们可以分为留鸟、夏候鸟、冬候鸟和旅鸟等几个类型。他们常生活在远离道路等嘈杂环境的自然环境之中。它们的食性也各不相同,我们可以根据其对环境和食性的要求营造一个自然生态的区域,供鸟类停留。
在资料查阅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红山动物园曾发过这样一组数据:经普查统计,南京地区有鸟类243种,其中国家和省级重点保护鸟类126种,占南京市鸟类总数的51.85%。

通过资料与文献的查阅,不难发现鸟类对栖息地的选择不仅有食物的因素,还必须综合考虑到易于隐蔽、栖息、营巢和繁殖育雏等各种生态行为的开展。植被多样性以及各层次植被的盖度和昆虫的分布、鸟类的食源以及栖息条件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上述环境参数对鸟类分布的影响最大。而人流量和建筑物面积比例可以直接反映干扰对鸟类的影响,它们对鸟类的分布也有不可忽略的作用。通过这些数据的支撑与分析,我们进行深入细化,在生物行为学的基础上进行的红山动物园鸟类环境的概念设计。
05
总结
本次的设计实践营活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深入动物园之中去了解动物、探索动物、研究动物和动物园的机会,这是非常难得并且有趣的。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能让我们多层次多角度的思考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系,用一种艺术的方法去呼吁大家关注自然、保护自然,创造一个动物与人类和谐共处的理想家园。
(撰稿:李韬8201311142 摄影:南京林业大学环境设计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