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TI再一次成为了社交方面的热潮,而现在,借着互联网的波动,MBTI正以全新的面貌霸占年轻人的社交话语。
那么,什么是MBTI呢?
MBTI是由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以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划分的八种心理类型为基础,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根据外向(E)、内向(I)、感觉(S)、直觉(N)、思考(T)、感情(F)、认识(P)、判断(J)等指标,根据测试将性格分为16种类型,用四个字母进行组合,分别是INTJ(建筑师)、INTP(逻辑学家)、ENTJ(指挥官)、ENTP(辩论家)、INFJ(提倡者)、INFP(调停者)、ENFJ(主人公)、ENFP(竞选者)、ISTJ(物流师)、ISFJ(守卫者)、ESTJ(总经理)、ESFJ(执政官)、ISTP(鉴赏家)、ISFP(探险家)、ESTP(企业家)、ESFP(表演者)。
本次活动主要在于让大家快速的认识自己的性格类型,并通过交流寻找到契合的朋友。通过小型派对的模式让相对内向的同学可以更好的加入到社交中来,打开心扉,倾诉烦恼,疏导不良情绪。
“认识你自己”
首先,我们准备了一个MBTI的自我判断流程图,由主持人提出问题,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相应的字母,最终得出自己的MBTI性格。
在得出自己的MBTI后,找到相应的字母并贴在纸上,成为了一个简单的社交卡片。
有趣的是,参与本次活动的同学大部分为内向内倾性格(I)以及更注重感觉和想象的性格(N),很具有我们艺术院善于思考与创造、具有个人风格、充满想象力的特色。
“传统断句大挑战”
在结束这个简单的小测试之后,我们开始了“传统断句大挑战”这个游戏。将大家两两分成一组,为大家分发提前准备好的句子素材,由每组的同学进行断句,并在断句后将其念出来,让小组的两位同学在不经意间拉近距离,在断句的过程中发现简单的快乐。
例如:我有一个小本本本本本来很干净 答案为:我有一个小本本/本本/本来很干净
“椰子怪谈”
本环节共有五道题,大家坐在一起,由主持人提出问题并提供选项,大家根据提供的选项进行选择,答对题数最多的同学将获得coco饮料一杯。
这个故事都要从一棵在头顶晃动的椰子树说起,大家通过对掉下来的椰子进行交流得知在椰子困住了一个叫做coco的精灵,并喊出“hello coco”的咒语,将被困在椰子中的coco拯救出来。整个过程轻松有趣,反套路的答案把大家逗得哈哈大笑,在笑容中进一步融化了大家心与心之间的距离。
“关于苦恼”
根据大家的性格类型,我们按照“T”型和“F”型将大家分组,并让大家面对面分享自己的“苦恼”。在交流中,大家都分享了自己现阶段的困难与问题,比如情感生活不顺利、在写生时对当地气候的不适应、在学生工作中的受挫以及在学习中的迷茫与焦虑等等。在分享出自己的苦恼之后,大家会对其发出自己的看法,有些是鼓励,有些是一些解决方法。
在交流中,我们发现,T型的同学倾诉苦恼是为了寻求解决方案,倾向于“我提出问题就是为了解决,太多情绪化的事情是没必要的,对的建议我就听,不适合的就不听”。而F型的同学倾诉苦恼寻求的是共情,倾向于“我提出问题时为了分享感受,我自己的问题我自己会解决,太多的建议是对我感受的否定,我需要的是认同、倾听和鼓励。”
“一些思考”
对于MBTI,有些同学可能会因为自己是极为少数的性格而“自我膨胀”,也有一些同学因为自己是较为不适合普世价值观的性格而感到烦恼。关于这样的同学们,也许下面一些话可以帮助到你。
首先,MBTI测试为什么会火起来呢?是因为它提供给人们一种“极度舒适的虚构”。当“我是谁”这一命题具有了一系列与生俱来的答案,这意味着你不必为你是谁而道歉,MBTI本质上提供了一种既能彰显个性的、却又温和不冒犯的语言。这很符合年轻人社交的需求。
其次,MBTI测试看上去好似有100道题的测试显得十分科学、具有信度,但其实也只是机械的将人标签化、符号化。标签只是一种更高效的分类方式,并不能帮助大家过好一生。它最多只能用来帮助你寻找同好,在遇到心仪对象时可以有一个参考。每个人的性格都是复杂且难以具象框定的,我们唯一真正应该去追求的那个标签,是我们自己。成为一个狂热的人格分类爱好者,只不过在你眼前蒙上一层后现代滤镜。
最后,MBTI测试本身,只是一个帮助人们了解自我的工具,为我们认识个人性格提供了大体的方向。我们当然可以用MBTI辅助认识自己,来促进自身发展。但也不必太认真,将其作为自己的标签,那反而会成为MBTI“套中人”。更不要把测试结果奉为圭臬,当成自己缺点的挡箭牌,拒绝发展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