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不断丰富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模式,深入推动校地联学共建,6月1日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团委与南京海底世界联合举办“海底奇妙日”动物名画设计展览活动,并于6月5日在南京海底世界举办了校地共建暨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南京海底世界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助理高留明,市场部经理王迎春,市场部活动执行温冰,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健,团委书记、学工办主任王春,视觉传达设计系教师鞠斐,研究生辅导员朱婷以及研究生、本科生学生代表参加了仪式。


6月1日正值国际六一儿童节,画展结合南京海底世界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由视觉传达设计系鞠斐、尚爽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创作,研究生与本科学生近30位同学参与创作,将海洋动物与经典名画巧妙结合,为六一儿童节营造独特的艺术氛围,激发孩子们对海洋生物和艺术的热爱,让他们度过一个难忘的儿童节。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三学生丁淏妍:

在我的作品《水母的幻想》创作过程中,我的灵感来源之一是梵高的《星空》,这是一幅深邃而充满神秘感的画作。在这幅画中,星空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它们旋转、扭曲,像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精灵,在夜空中翩翩起舞。独特的蓝色调,如同深夜的海洋,深而广阔,让人沉醉其中。所以我将画面中的星星替换成水母,让它们不再是简单的点缀,而是成为了画面的主角。每一个水母都闪耀着独特的光芒,犹如繁星点点,照亮了整个夜空。希望将观众带入一个既真实又梦幻的海底世界。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三学生朱千羽:

我的设计作品通过将北极熊与梵高的《米利耶肖像》相结合,旨在传递对自然生态和艺术的关注与思考。通过跨界融合的方式,将两种看似不相关的元素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视觉体验。这种设计方式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美感,还能够引发人们对自然保护和艺术创作的思考。同时,本设计也希望能够唤起人们对生态问题的关注,呼吁大家共同保护我们美丽的地球家园。
室内设计专业研一学生于尹婕:

我的作品通过将《带珍珠耳环的少女》的艺术画进行简化提取与南京海底世界的海豚的形象相结合,既提取了17世纪荷兰的现实主义表现,又吸收了海豚的活泼亲切力,通过动物艺术化的手法,来提高游客的兴趣。画中提取海洋的颜色,打造柔和的蓝色背景,与动物形象搭配,呼吁人们对海洋和动物的保护,同时希望将海豚美好的寓意带给每一个人。
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大三学生卞之瑶:

这副作品是我结合了梵高的众多自画像中的一副。高饱和的颜色,人物穿着军大衣,嘴里叼着烟斗,整幅画看起来稳重又带有些许趣味,让我联想到了海底世界同样看起来成熟稳重的海狮。于是我让海狮穿上了军大衣,嘴里叼上了烟斗,整幅画面轻松有趣,希望给每个前来海底世界参观的游客带来愉快的心情。
城市景观设计专业研一学生贾雨晨:

《带珍珠耳环的少女》是一幅著名的油画作品,这幅画以其神秘的女孩形象和精湛的光影处理而闻名。我的作品将画面主角换成了海底世界的明星动物——企鹅,企鹅穿着简单的服装,头戴蓝色头巾,左侧耳朵上戴着一只醒目的珍珠耳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感人的氛围。
6月5日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团委与南京海底世界举办了“校地共建,履践致远”主题共建暨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深化校地合作,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搭建平台。

仪式中,南京海底世界党支部书记、总经理助理高留明致欢迎词并表示,本次活动学院师生们展现出了极高的创作热情和专业水准,作品为南京海底世界的游客带来了不一样的风景。日后将充分利用南京海底世界的资源优势,为学院师生提供实践教学、科研合作等方面的支持。期待在海洋文化产品设计、海洋科普宣传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为提升公众对海洋保护的意识贡献智慧和力量。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健介绍了艺术设计学院相关情况,感谢南京海底世界为学院师生提供艺术实践的平台,日后将充分发挥学院的学科专业特长和人才资源优势,为海洋文化宣传和海洋保护作出努力。同时将根据双方需求进一步完善合作机制,丰富实践内容,推动实践育人有成效。

学生代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丁淏妍发言,认为校地共建为学生提供了社会实践的平台,这次活动提高了自己的绘画技能和艺术素养,为坚定自己的专业方向增强了自信心。

南京海底世界分别为优秀指导老师和学生代表颁发证书。

南京海底世界与艺术设计学院团委签约共建。

陈健与高留明共同为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大学生艺术实践实训基地、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训基地揭牌。

仪式结束后双方就校地共建未来合作进行了座谈交流,后续将围绕暑期社会实践、课程培养、工作坊、自媒体、品牌设计等方面合作进行进一步探索。
同行人员还一同参观了“海底奇妙日”动物名画设计作品展,同学们在作品前打卡留念,纷纷表示自己的作品有机会向社会大众展出并得到好评是一件非常荣幸的事,希望后期还能够参加这样有意义的活动。

校地共建,履践致远,此次活动搭建了学校与地方的沟通桥梁,是加强校地合作的重要举措,同时,为在校大学生建立了社会实践、社会服务的平台。接下来学院团委将进一步拓宽实践渠道、创新实践方式、丰富实践内容,为青年大学生实践教育做出更多努力。

(撰稿:王春 摄影:2311310106洪薇 审核:陈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