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生园地
学术文化|“德铸艺心,辩理明真”艺术设计学院 第四届研究生“学术道德”主题辩论赛

录入:曹利芳  2025-05-20  点击:

为响应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的号召,强化研究生学术自律意识,同时激发其思辨能力与团队协作精神,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会于5月15日9:30香樟苑201举行了“德铸艺心,辩理明真”艺术设计学院第四届研究生“学术道德主题辩论赛。旨在通过多元观点的碰撞与交锋,引导研究生在思辨中明晰学术底线,在实践中筑牢科研诚信根基。4个研究生代表团参赛,研究生辅导员朱婷、院研会学术部部长李悦玲、宣传部部长贾雨晨、上一届最佳辩手段小瑜担任评审嘉宾,文体部干事李家齐主持本次大赛。

 

首先是初赛,第一个辩题是“使用AI辅助工具进行学术研究是否违背学术诚信原则”,由2024级专硕二班代表团(正方)和2024级专硕一班代表团(反方)参与辩论,其中正方成员是胡祺恒、吕雨函、高欣,反方成员是徐思雨、蔡泽栋、李科杰。 

 

正方成员                        反方成员

辩论过程中,同学们以唇为剑、以言为盾,正方一辩提出:真正的学术探索如凿壁取光,需以手茧换光明、以思辨磨真理。当AI成为“学术助产士”,看似催生了更多“成果”,实则可能让学术界沦为“技术提线木偶”的表演场,终将让学术诚信的火炬,在坐享其成的迷雾中渐渐熄灭。反方一辩提出:将学术诚信危机归咎于AI工具,既是对技术本质的误读,更是对人性弱点的逃避。我们真正需要关注的,不是给工具贴上道德标签,而是通过完善学术伦理教育、建立智能检测系统,引导研究者善用AI。

第一辩题的获胜方为:反方(2024级专硕一班)。 

随后开展第二场辩论,个辩题是“诱发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原因是不良学术环境还是自身道德缺失”,由院研会代表团(正方)和2024级学硕一班代表团(反方)参与辩论,正方成员是范瑶瑶、陈若蓓、蒋王瑶,反方成员是杨淑娅、袁辉、刘雅汝。

正方成员                                反方成员

辩论过程中,同学们金句频频,正方二辩提出:"要么发表要么灭亡"的学术达尔文主义环境中,当整个评价体系都在奖励短期功利而非学术价值时,要求学者独善其身,无异于让溺水者为窒息负责。破解学术不端的困局,需要我们正视环境系统的结构性缺陷,让学术回归求真本色。反方二辩提出:当我们把堕落归咎于环境时,其实是在否认人类最宝贵的精神品质——在黑暗中坚守光明的勇气。学术的真正危机不在于环境存在缺陷,而在于我们是否还相信:每一个学者心中,都该有团烧穿黑暗的道德之火。

第二辩题的获胜方为:正方(院研会)。

最后进入到决赛环节,辩题为“当今时代,年轻人“学术内卷”是不是明智的选择”,由2024级专硕一班代表团(正方)和院研会(反方)参与辩论,正方成员是徐思雨、蔡泽栋、李科杰,反方成员范瑶瑶、陈若蓓、蒋王瑶。

 

首先是定论环节,其次是驳立论环节,接着是攻辩环节、自由辩论环节,最后是总结陈词环节,辩手们尽显团队锋芒正方二辩的发言令大家记忆犹新:学术内卷或许不完美,但在“优胜劣汰”的科研法则下,它是普通人争夺话语权实现弯道超车的途径。与其批判内卷,不如正视其价值——毕竟,当诺贝尔奖得主回忆早年“实验室通宵”时,他们感激的正是那段“把自己逼到绝境”的时光。反方二辩的发言让大家掌声雷动,她提出我们应该需要看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逃离“学术内卷”的陷阱,去创业、去实战、去多元化发展,这才是时代的选择方向,明智不是服从压力,而是要敢于突破惯性、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路径。

决赛辩题的获胜方为:反方(院研会)。

 

最后,辅导员朱婷老师对辩论决赛进行了点评,她表示对同学们围绕辩题的精彩交锋深感欣慰,大家引经据典、各抒己见,充分展现了青年学子对自身成长路径的深度思考,她希望同学们能在学术追求中找准定位,将竞争压力转化为成长动力,在提升自我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健康的心态,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

在本次辩论赛中,院研会凭借出色发挥斩获一等奖,专硕一班以优异表现荣获二等奖,吕雨函、陈若蓓、蔡泽栋、杨淑娅四位同学凭借敏捷思维与卓越口才获评最佳辩手称号。

本届辩论赛如良玉雕琢,既淬炼出我院研究生学子胸藏文墨的深厚底蕴、砥志研思的学术积淀,更似熔炉铸金,锻造出同学们和衷共济的团队锋芒。辩手们以唇为剑、以言为盾,论道如江河奔涌,析理若日月昭昭,让思辨的火花点亮全场。这不仅是一场观点交锋的盛宴,更是一曲思想共鸣的和弦,为听众在思维的沃土上播撒下启智润心的思辨种子。

撰稿:3241300621张纯 摄影:8241311435陆云骁朱婷 审核:陈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