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下午,我院“绿意 自白 和弦—设计中的环境回声”创新设计工作坊课程作品展在我校文科楼南侧展厅开幕。本次展览由视觉传达设计系承办,并邀请了日本爱知县立艺术大学佐藤直树教授共同担任课程的指导老师。

“绿意 自白 和弦—设计中的环境回声”创新设计工作坊
出席开幕活动的嘉宾有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晓琴,人文社科处处长高晓琴,教学评估办公室主任、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周统建,实验室与基地建设管理处处长邵光辉,教务处副处长陈平,江苏省工业设计学会秘书长张锡等。出席本次活动的还有学院领导班子全体成员,各系主任及专业教师代表,课程指导教师,院党委、院办、学工办相关老师及2020级视觉传达设计系全体学生等。开幕活动由视觉传达设计系鞠斐老师主持。

主持人鞠斐老师
活动伊始,课程展指导教师代表周瑞刚就课程缘起、要求和创作内容进行了说明与总结,并强调了本次创新设计工作坊对大四同学统合专业知识方面的重要意义。他希望同学们能够以开放、多元的方式诠释自己对环境问题的反思,并能够从永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

教师代表周瑞刚老师
随后,学生代表张盈上台发言。她回顾了课程的学习过程,认为在数字化时代,视觉传达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有的作品不仅是静态的图像,更是思想、情绪和故事的表达,它们传达了我们的思考,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对美的追求,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学生代表张盈
接着,系主任周杨静副教授发言,她对各位参展同学的辛苦付出表示了感谢。周杨静认为,视觉设计可以介入到生活、社会发展的更深层面,希望同学们可以直面各种热点议题,用视觉元素搭建美好生活,用视觉语言传递创意巧思,用视觉盛宴推展永续理念。

视觉传达设计系周杨静主任
接下来,我院院长祝遵凌教授为本次展览致辞。祝遵凌对本次创新设计工作坊课程作品展给予了高度肯定,认为参与本次课程展览的全体师生充分诠释了学校与学院“大林学”的优势与特色,并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发挥创意思维,将诸多环境问题通过艺术设计的语言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他希望大家持续发挥艺术设计的力量,推动生活进步、社会永续发展。同时,祝遵凌对学校领导、各级职能部门长期以来对学院的关心与支持表达了诚挚的感谢。

祝遵凌院长致辞
最后,张晓琴宣布此次课程展览正式开幕。

副校长张晓琴宣布展览开幕

开幕式结束后,大家在相关指导老师及参展学生的引导下观看了展览。本次课程作品展作为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阶段性成果,将持续一周时间。

嘉宾合影






展览现场



张盈、令狐惠灵:《旧衣使用最大化—有料》,指导老师:周杨静。
“有料”是一款基于衣物衣料使用最大化设计理念下的微信小程序设计,以应对仅次于石油产业的第二大污染产业—服装污染问题。通过小程序设计与现实活动策划相辅相成,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来实现旧衣使用最大化,实现衣物的循环再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与社会资源的浪费。



杨红英、王雅静、徐瑶:《焕然“艺”新—废物艺术改造空间》,指导老师:王颖。
日常生活产生了大量的废弃物,这些废弃物经常被忽略。我们希望从生活中的废弃物出发,让废弃物能够焕发新的生机。塑料瓶和旧报纸在简单的改造下,也能以全新的形式让人眼前一亮,创造出新的价值。



张钰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指导老师:孙怡康。
“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这幅作品以生物界中的动物、植物、人为主题形象,同时创作中又将他们进行了空间上的归类:天空、陆地、江河。作品以手绘插画为主要的表现形式,通过系列插画和富含故事情节的方式来呈现。“人与自然 和谐共生”,它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议题,这需要每个人真的关注它、热爱它。学生们将会用他们所热爱的插画来诠释他们对美好世界的期许。



白云:《物以类聚—结合emoji的垃圾分类象形图》,指导老师:周瑞刚。
不同国家的垃圾分类标识存在理解壁垒,本设计应对后数字时代的未来发展趋势,尝试用全球通用的图像语言—emoji打破异地垃圾分类规则的理解壁垒,让外国人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垃圾分类规则。



潘言、覃慧微、李睿洋:《〈听植而语〉—植物五感儿童绘本》,指导老师:鞠斐。
儿童泛灵论是一种哲学观点,认为意识或心灵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包括非人类的事物,比如植物、动物甚至是无机物。植物与人一样拥有着五感,但植物的五感与人的五感是不同的。在植物的世界里,它们使用自身独特的方式来感知世界,通过拟人化的绘本设计,让儿童听到植物的“声音”,感受它们的“味道”,触碰它们的“情感”,探索这个充满惊喜和奇迹的植物五感世界,让儿童对植物产生兴趣,从而更好地保护植物,保护环境。
(撰稿:孙怡康、周瑞刚)
(展场摄影:李宇博201350907、曹越8231311398、刘继伟)
(作品摄影:201350321张盈、201350213令狐惠灵、201355726张钰晗、201355501白云、201351318杨红英、
201351216王雅静、201351218徐瑶、201351015潘言、201351019覃慧微、201351009李睿洋)
(审核:祝遵凌、陈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