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教育,创新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形式与方法,进一步加强学校美育成果培育。近期,在校教务处的指导和大力扶持下,艺术设计学院结合学生艺术特长和设计学科优势,开设了“紫砂文化创意工作坊”艺术审美类选修课程,探索工艺美术大师走进校园授课的新教学模式。在宜兴市委组织部人才办相关领导的协助下,江苏省紫砂技能状元吴奇敏、陶瓷技术能手郑存琳、高级工艺美术师陈红梅、顾涛等多位紫砂艺术家走入大学课堂,讲授紫砂文化历史、艺术审美,传授紫砂制作技艺。
紫砂文化第一课开讲
吴奇敏老师为学生示范
经过一个多月的授课与准备,同学们对紫砂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了解到紫砂壶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经典的艺术品,更是融入当代生活的实用品,对紫砂的造型设计和制作工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完成了紫砂创作设计方案的草图。
5月31日,全体学生和指导老师赴宜兴丁蜀镇进入实践工作坊创作环节,同学们先后参观了宜兴市陶瓷博物馆、紫砂起源古南街、古龙窑、顾绍培艺术馆等文化基地,从每一个角落了解紫砂故事、从每一件器物触摸工匠精神,潜移默化的培养了同学们的审美观念,从而实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课程目标。而后的2天时间,同学们进入吴奇敏老师的紫砂艺术实践基地进行创作,由一位紫砂名师和三个同学形成小组的方式,共同商议设计方案,辅助指导制作。经过全体老师们的悉心指导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以“银杏”为主题的一件件紫砂实物制作完成,紫砂壶、紫砂杯、紫砂雕塑、紫砂陶刻等,实物作品形式多样、美观大气、独具韵味。“学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文化创新和树立文化自信的号召,将学生的艺术专业学习与紫砂文化相结合,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理论先行实践在后,有体验有创作,让学生能够亲身参与到传统艺术中去,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设计人才!”艺术院副院长杨杰对学生成果进行了总结。
同学们在认真制作自己的作品
陈红梅老师给学生做指导
学生作品完成合集
在创新艺术课程教育新模式的同时,艺术设计学院注重实习基地和教学基地建设,6月1日下午,我校与宜兴紫砂厂举行实习和教学基地签约、授牌仪式。宜兴市丁蜀镇政府、宜兴市人社局、宜兴紫砂工艺厂等相关领导出席了仪式,我校教务处副处长蒋玲、艺术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陶文娟、副院长杨杰、指导教师冯晓娟参加了仪式。
揭牌仪式合照
本次“紫砂文化创意工作坊”课程由江苏省教育厅和宜兴市丁蜀镇政府牵头,宜兴紫砂厂支持,9位紫砂名师参与。课程着眼于艺术类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造就文化底蕴深厚、素质发展全面、专业基础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构建多元化、特色化、专业化,具有学院鲜明风格的艺术课程教学模式。
撰稿人:艺术院
孙云鸿 秦韬玉
2019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