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9日下午,由汪瑞霞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特色小镇”建设与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研究》结题成果《从乡愁到乡建》新书发布会暨设计学介入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林业大学圆满召开。
(发布会现场)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主任邱邑洪,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项目主管姚宇航,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浩,景德镇陶瓷大学博士生导师、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宁钢,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李立新,南京艺术学院实验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邬烈炎,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咨询专家方李莉,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王廷信,苏州大学博物馆馆长、博士生导师、设计学博士点带头人李超德,江南大学至善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过伟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南京艺术学院高等教育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顾平,东南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程万里,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建筑系主任、博士生导师、南京创意农业研究院院长鲁安东,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空间规划中心执行主任罗震东,南京林业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高晓琴,南京林业大学设计学科带头人、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艺术设计专委会专家丁山教授,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薛冲,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江苏省学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祝遵凌,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杨杰、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李永昌,南京林业大学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汪瑞霞教授等专家出席发布会。南京林业大学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艺术学院相关学科专家学者及参与本课题研究的老师近百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南京林业大学社科处处长高晓琴主持。
(高晓琴处长主持)
南京林业大学校长王浩教授在致辞中指出,南京林业大学是新中国首批三所高等林业院校之一,作为一所以林科为特色,以资源、生态和环境类学科为优势的多科性大学,在百余年发展历程中,学校立足全球视野、扎根中华大地,针对国家不同发展阶段,对林业的时代需求,开辟了一条服务绿水青山、生态文明建设,到美丽中国、现代化强国建设的持续转型升级之路,近年来南林设计学科继续依托林学、林业工程和风景园林等优势学科,秉承“绿色生态、科艺融合”的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理念,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发展。他指出,汪瑞霞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一般项目“‘特色小镇’建设与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研究”,经过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审批顺利结题,结题成果《从乡愁到乡建》以重要理论与现实问题为主攻方向,充分结合学校优势学科特色,努力践行新文科发展的时代使命,意义深远。今年汪瑞霞教授团队获批2021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点项目,为今年江苏省唯一获批的该类型重点项目。
(王浩校长致辞)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邱邑洪主任在发言中指出,明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管理工作的重点,就是加大对优秀成果的宣传,南京林业大学举办艺术学优秀成果的发布,是管理工作的创新。同时,邱主任指出,第一,202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共结项242个,我们严把结项环节,获得“优秀”等级的仅9个项目,比例仅3.8%,因此,汪教授的优秀等级来之不易。第二,从2020年起,全国艺术规划办委托管理中心统一负责所有艺术学项目的结项工作以来,采取了更加严格的结项程序,项目结项更加严格、科学、公正、高效,可信度更高;第三,对获得“优秀”等级的项目负责人,将关于立项倾斜和项目资金绩效鼓励;第四,为保证项目鉴定结项的公平公正,管理中心也将加强对专家工作的监督与评估。
(邱邑洪主任致辞)
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管理中心高级工程师姚宇航宣读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特色小镇”建设与传统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研究》项目的鉴定意见。经五位专家严格评审,综合五位专家评审结果,该项目鉴定级别确定为“优秀”。意见认为,该成果将“特色小镇”作为研究对象具有典型性,特色小镇不仅是物态的生产、生存空间,还是一个村落文化记忆的对象和符号;特色小镇文化记忆的建构过程是知识生产、历史书写的过程与结果,成果通过“反思”与“建构”两部分内容,构建“生产一生活—生态”的“三元一体”的新模式,将三大类型村镇空间建设成一个融合共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景观系统。该研究对当前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乡村建设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姚宇航工程师宣读坚定结果)
会上,举行了《从乡愁到乡建——江南村镇的文化记忆与景观设计》新书发布仪式。该书主要讲述了城镇化背景下江南村镇景观出现趋同化、表象化和空心化等异化现象,催生了一种普遍意义上的集体“乡愁”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对设计学科的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书中提出从乡愁到乡建;从功能修复到灵性激活;从形式表征到系统建构,江南村镇空间的文化记忆与景观情境“融合共生”,这既是记忆建构的价值目标,又是具有生成性和未来指向性的景观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成果对当前江南乃至全国的村镇建设和乡村振兴全面实施具有一定的学理支撑和实践参照价值。
(新书发布仪式)
(汪瑞霞教授发言)
“设计学介入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展开。会议由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祝遵凌教授主持。会上,各位专家针对乡村振兴的议题,结合汪教授的著作展开讨论。专家对汪瑞霞教授的成果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认为汪教授的著作是当下设计学领域对乡村振兴这一热点话题再理论与实践层面并进的思考,对于当下国家战略与智库研究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并寄语汪教授,期待汪教授在今年立项的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专项重点项目的研究中取得更多的成果。
(中国艺术研究院方莉李教授发言)
(中国传媒大学王廷信教授发言)
(江南大学过伟敏教授发言)
(景德镇陶瓷大学宁钢教授发言)
(清华大学方晓风教授发言)
(苏州大学李超德教授发言)
(南京大学鲁安东教授发言)
(南京艺术学院邬烈炎教授发言)
(南京艺术学院李立新教授发言)
(东南大学程万里教授发言)
(南京艺术学院顾平教授发言)
(南京大学罗震东教授发言)
最后,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祝遵凌教授向与会嘉宾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以及对南京林业大学设计学科一直以来的鼎力支持,学院也将继续全力支持国家社科基金的课题申报与项目推进,以期取得更多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祝遵凌院长总结)
此次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结题成果《从乡愁到乡建》发布暨“设计学介入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拓展了“新文科”视野下的设计学科发展思路,更对设计学赋能乡村振兴,建构美丽中国的国家顶层设计战略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撰稿:耿钧、李青青;摄影:191307202曹越、195130907姜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