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设计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五百”专项行动青年论坛暨《设计方法》研究生课程乡村创意设计作品展在我校成功举办

录入:朱宇婷  2024-04-26  点击:

4月25日下午,设计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五百”专项行动青年论坛暨《设计方法》研究生课程乡村创意设计作品展在我校图书馆拉开序幕。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李维林,党委常委党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董博,博物馆、档案馆馆长顾炜江、研究生院副院长葛昊;江苏省农业农村厅乡村建设处副处长李璇,南京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建筑节能与科研设计处处长顾家慧、科长胡睿,常州市钟楼区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区水利局副局长柴燕江,常州市钟楼区高新园(邹区镇)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徐恬,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总经理钟晟,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党总支委员、设计一所所长李伟,江苏杏花春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岳,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陶文娟,院长祝遵凌,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陈健、副院长李永昌及师生代表出席开幕式。活动由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杨杰主持。

李维林副校长回顾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及学科优势。他指出,南京林业大学作为以林科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不仅在林学领域有深厚积淀,还在生态和环境设计领域取得了显著成绩。设计学经过多年发展已成为林科特色鲜明的学科,秉持开放包容、创新求变的理念,培养了一批设计学资深教授、学者和青年设计人才,他们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双碳”和乡村振兴战略,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作出重要贡献。长期以来,我校联合省内外30多所高校,共同发起了设计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五百”专项行动,“五百”即:百校、百团、百企联动助力百镇、百村发展。依托课程教学,师生走出校园,与地方协同育人,做到“理论教学与课程思政相结合、师生学科交叉与产业导师协同合作相结合、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针对乡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本次《设计方法》研究生课程展展出了2023106位不同专业方向的乡村创意设计作品,他们用实际行动正在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

祝遵凌在致辞中指出,艺术设计学科自1986年以来经历了跨越式的发展,与学校林业工程、生态学、林学、风景园林等优势学科交叉融合,形成了生态设计特色优势,在生态系统设计理论、绿色家居设计和生态修复设计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已建成林科特色鲜明的设计学。设计学被评为江苏省优势学科、江苏省重点学科和国家林草局重点学科,现有3个国家一流专业和1个省一流专业。学科在国家级平台建设、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学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建设,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现有十余个特色的研究和社会服务团队,尤其是美丽乡村规划设计、乡村文化旅游项目的创意设计、农林产品质量提升与品牌创新设计、数字乡村设计与管理、智慧化农林系统设计的中国解决方案等方面成果显著,为提升农林产业链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做出了积极贡献。

南京林业大学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院长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汪瑞霞介绍了设计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五百”专项行动的进展情况。该行动开展三年以来,组成了十余个“老中青传帮带”乡建教授专家团,汇聚了来自不同学科近300名研究生志愿者,结合《设计方法》研究生课程教学,多次深入钟楼区邹区镇,通过调查研究,交流村民意愿,了解村民需求,摸清乡建问题,提出了两百多套乡村建设方案。该行动创新了“高度、宽度、温度、深度、广度”五度联动协同育人机制,总结出“红、绿、蓝”乡村实践工作法,从红色引领:让记住乡愁成为推进乡村建设的“动力源”;绿色发展:设计实践浸润知农爱农新型乡村人才“过程图”;蓝色创新:五度联动共创共享校地协同育人“新机制”三个方面具体开展,为中国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

会议上,南京林业大学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董博与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钟晟总经理,共同为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社会实践实训基地揭牌。

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葛昊与江苏杏花春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志岳共同为江苏杏花春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南京林业大学大学生就业创业、大学生社会实践实训基地揭牌。

常州市钟楼区高新园(邹区镇)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徐恬与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陶文娟代表双方签约党建共建。

江苏省城镇与乡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党总支委员,设计一所所长李伟与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视觉传达设计党支部书记耿钧代表双方签约党支部共建。

钟晟在发言中指出,主要讨论了两个关键点:一是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借助大学生就业创业,社会实践实训基地来吸引和利用青年人才的力量。二是通过与高等院校等教育机构的合作,建设大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进一步增强乡村规划设计和发展的综合能力。这一举措不仅促进了地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还致力于保护乡村文化遗产,展示了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推进乡村振兴的决心和行动。总结来说,这不仅强调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和策略来实施这一目标,其中包括发挥青年人的作用以及加强教育和实践环节的融合。这些方法和理念为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实践指导。

顾家慧在致辞中指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内容,亦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和美乡村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南京林业大学依托学校学科特色,组建跨界交叉的学科团队,共同发起设计助力和美乡村建设“五百”专项行动,学校与地方政府、村镇联动,打破专业壁垒,为本科生、研究生分类开设了与乡村研究专题的相关课程,并针对乡建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协同完成教学任务,在实践中培养乡村设计人才,这种协同育人的创新机制值得我们学习与推广。

李璇在致辞中指出,党的二十大将“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作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省委省政府专门出台《关于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新时代鱼米之乡的意见》,要求将蕴含于“千万工程”经验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转化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坚持规划先行,建设、运营、管护一体推进,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整体提升。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迫切需要一批懂乡村、爱乡村、愿意扎根于乡村的规划设计人才的大力支持。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围绕“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依托“五百”专项行动,引导广大青年学者、优秀学子深入乡村开展设计实践、艺术创作和志愿服务,助力宜居宜业乡村建设,一大批优秀作品已经或逐步将在常州市钟楼区邹区镇和未来更多的美丽乡村落地见效。作为农业农村部门,我们借助青年论坛和乡村创意设计作品展的举办,在此表达三点希望:一是希望引导各地深度挖掘、继承、创新优秀传统乡土文化;二是希望有效提升乡村价值链、优化产业链,推动设计创意、休闲旅游、数字经济与农业产业深度融合,促进乡村绿色可持续发展;三是希望借助老中青传帮带,培养更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专业人才和乡土人才,让更多的青年设计师深入乡村。

据悉,本次《设计方法》课程展组织了2023级环境艺术设计、城市景观设计、室内设计、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公共艺术与手工艺设计、工业设计与信息交换六个不同专业方向106位研究生的作品。该课程以真实乡村设计课题教学为切入点,师生亲历乡村实地,在调查分析、实地踏勘、数据分析、报告撰写的过程中找到真问题,激发了创新思维,归纳出设计概念,提出设计方案,为师生熟悉设计工具、形成学术思维、凝聚团队精神,提高了研究生们协同创新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增强了他们为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一份力量的信心和动力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师生们也深刻体会到了乡村基层工作的艰苦,更加坚定了服务人民的信念,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在设计助力乡村建设“五百”专项行动青年论坛环节,选拔出的6个团队分别汇报了常州市钟楼区安基村、琵琶墩村、殷村、邹区镇桥东村、杏塘村、泰村的设计规划方案。江苏杏花春雨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张志岳董事长,南京林业大学乡村振兴创意设计研究院副院长、艺术设计学院管雪松教授,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刘力维、耿钧、李青青、鞠斐老师分别进行了点评。在导师的指导下,各团队热烈讨论如何让创意设计方案落地生效、如何为江苏和美乡村建设等问题提出了有益的建议。

活动结束后,校外来宾与校内师生共同参观《设计方法》研究生课程乡村创意设计作品展以及林业史陈列馆,校地之间深度交流,为下一步的设计助力乡村建设“五百”专项行动、以及师生团队驻村开展设计研究与实践提出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建议。

(撰稿:耿钧8231321436王博文 摄影:孟毓哲李亮 审核:陶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