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祝遵凌教授应邀出席由上海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世界规划教育组织(WUPEN)承办的“首届中国人工智能设计理论研究大会”。中国工程院院士吴志强教授,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吕培明教授、设计创意学院邹其昌教授、院长胡飞教授、曹楠教授、范凌教授、康思大教授,南京艺术学院院长张凌浩教授,浙江大学孙守迁教授、王杰教授,清华大学杭间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范凯熹教授,复旦大学杨庆峰教授,北京大学彭锋教授,南京大学蓝江教授,苏州大学李超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吴冠军教授、胡范铸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高建平教授、刘方喜教授等以及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领导班子和师生出席会议。来自全国20余所高校100余位专家学者和10余家媒体线下参加了论坛,线上直播观看人数5.3万多人。

本次大会聚焦人工智能设计理论的前沿问题,汇聚国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设计学的融合与发展,为构建中国自主的当代设计学理论体系贡献集体学术智慧。会议围绕人工智能设计理论:创新、融合与发展这一背景,通过(1)人工智能与设计革命 (2)人工智能与设计创新 (3) 人工智能设计学理论体系构建等三个议题,分别展开对“中国人工智能设计理论研究”问题的集中探讨,以期推动设计理论的发展、指引中国人工智能设计的未来方向。
会上,祝遵凌教授围绕“人工智能设计学理论体系构建”议题,进行了一场颇具学术深度和影响力的报告。他聚焦于“数智时代下的植物景观设计与管理”领域进行学术报告与探讨。祝遵凌教授首先严谨地界定了植物景观的概念和综合功能等,揭示了植物景观在环境设计中的重要地位。他强调植物景观能体现一个地区的乡土风貌、文化传承和精神内涵,是反映、传递和传承“乡土美学”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民族自信的重要手段。他进一步将植物文化、产业链、景观美学与生态效益等多维度因素融入植物景观设计的框架中,展现了这一领域丰富的学术内涵和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报告中,祝遵凌教授运用了大量的实际案例,结合数据分析与理论模型,详细阐述了植物景观设计在新时代的数智背景下所展现出的创新性和前瞻性。他强调了植物景观在提升城市生态质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在植物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潜力和挑战。祝遵凌教授强调,在数智时代,植物景观设计与管理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潜力,层出不穷的数智技术解决了传统植物景观管理中的信息获取和资源利用效率等问题,推动了设计与管理向现代化、精细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转变,为未来城乡绿色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同时,植物景观设计将面临更多的机遇与挑战,需要不断创新和进步,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

此次大会不仅为人工智能设计理论研究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平台,也为未来人工智能在设计领域的应用指明了方向。与会专家学者认为,人工智能的不断发展将为设计领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变革,推动设计理论与实践的创新发展,祝遵凌教授的学术报告为大会增添了新的视角和深度,为中国设计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撰稿:院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