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寻秦知汉 吴勇·李建军隶书作品双人展开幕

录入:曹利芳  2025-02-24  点击:

吴勇·李建军隶书作品双人展于2月23日下午 15:30 在莫愁湖美术馆盛大开幕。本次展览由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南京政协书画院、南京市莫愁湖公园管理处主办;建邺区图书馆、南京七贤书画院、莫愁湖美术馆承办。集中展示了吴勇、李建军两位书法家多年来在隶书创作方面的成果。形式丰富,笔精墨妙,展览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和内容,从诗词歌赋到名言警句,从山水田园到人文风情,无不展现出两位老师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传统笔墨的深刻理解。

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张晓琴,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董博,离退休处处长姜俊玲,南京林业大学原党委书记陈景欢,原副校长赵林,档案馆原馆长杨绍陇,艺术设计学院党委书记陶文娟,副院长李永昌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俊,南京市委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南京政协书画院执行院长纪增龙,江苏省侨联副主席艾卉,二级巡视员李发勇, 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孙爱军,建邺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晨、上海市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蒙建军,江苏省总工会组织部长李润芝,机关党委书记高顺岭,南京体院学院党委常委宣传部长许立俊等兄弟高校代表出席活动。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大学教授黄正明,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书法系主任金丹,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书法系主任常汉平,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终身名誉主席汪寅生等书法界领导和来自江苏省直书协、江苏省硬笔书协、中国标准草书学社、江苏省教育书协、江苏省教育学会书法专业委员会玄武区书协、建邺区书协、鼓楼区书协、浦口区书协、江北新区书协、中央路小学、秦淮区少年宫等团体单位的嘉宾同行200余人出席开幕式新华报业集团、江南时报、现代快报、书法家园、书法空间等媒体参加活动。

展览开幕式上,省书协副主席、省直书协主席、南京大学教授黄正明,南京市政协书画院执行院长纪增龙等分别代表主办方致辞,南京市书法家协会执行主席朱敏、莫愁湖管理处主任杨志军讲话,对展览表示热烈祝贺,吴勇代表参展作者致答谢词。吴勇、李建军分别向莫愁湖公园捐赠作品。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张俊先生宣布展览开幕。

南京市莫愁湖公园管理处主任杨志军说,“两位书法家以精湛的技法和独特的艺术视角,将隶书的古朴典雅与现代艺术的创新精神完美结合,赋予了隶书新的生命力”,“这样高品质的书法展进一步提升莫愁湖公园的文化品位,丰润‘莫愁文化’的底色。”杨志军表示,莫愁湖公园将继续致力于为公众带来更多的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使公园成为一个传播文化、弘扬艺术的重要平台。

南京颜真卿书画院院长、南京市书法家协会执行主席朱敏代表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向两位书法家表示了祝贺。他指出,这次展览的作品虽然风格跨度很大,但是艺术取向中都蕴藉着高古、典雅和纯正的气质,这一点难能可贵。

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主席黄正明就展览主题“寻秦知汉”发表了自己的感受。他指出,两位书法家展现出的艺术面貌恰恰都反映了“寻秦知汉”这样的艺术追求。从李建军的笔意中能看到《乙瑛碑》《曹全碑》等汉碑的影子,而吴勇的书法作品中有秦篆、帛书、简书。黄正明认为,两位书法家一直沿着传统的脉络去创作,值得书法练习者参照。

南京市政协书画院执行院长纪增龙致辞时说:“吴勇和李建军两位书法家以‘寻秦知汉’为主题,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致敬,更是对隶书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的探索与创新。传统文化是艺术家汲取灵感的源泉,寻找的过程也是充实自我、创造价值的过程。

本次展览的举办场馆正是上世纪70年代林散之先生和日本书家进行笔会的地方。吴勇表示能够在这里举行展览非常荣幸,并向与会领导和嘉宾表达了感谢。他提到,“寻秦知汉”这个主题自2016年延续至今,希望今后能在坚守传统的道路上继续前行。

  吴勇、李建军向莫愁湖公园捐赠作品

隶书在诸体中处于文字发展演变及笔法创变枢纽地位,上溯大小篆,下启真行草。先秦篆书时代即有隶变,而烂漫于秦汉,其后魏晋接其余绪至有清而复兴。知汉,桃花源记有“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句,反其意用之。写隶书求气厚格古,大体在汉代乃至汉魏书法中找寻消息,寻秦,借用小说名《寻秦记》,意在写隶追本溯源,在秦乃至先秦古隶文字中寻求隶变之端倪。故名寻秦,知汉。学隶通常由汉入,是为正路。但汉隶资料,金,石,简牍,缣帛,异常丰富驳杂。大体先汉碑刻石文字,然后简牍帛书汉金文,再而秦刻石简帛,游走其间。知汉,然后寻秦,既是学隶的底线,也是登堂入室的坦途。

南京市书法家协会驻会副主席陈克年撰文《各有灵苗各自探》说,两位书家为人仁厚好处,敬业低调。吴勇长期在高校从事管理与教学工作,对人生与艺术既有着深刻的思考,又有着扎实的创作实践经验,建军有着山东人特有的谦和与宽厚,二位的书法都对隶书情有独钟。隶书,作为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书体,以其古朴典雅、端庄大气的风格,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在当今时代,如何让隶书这一传统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是每一位书法家所面临的课题。两位书法家的隶书作品展,让我们得以领略隶书的独特魅力和两位书法家的深厚造诣,也让我们多了一份敬意与思考。

吴勇的隶书作品,在学习汉人隶书之后,又涉及了简帛。简帛书之妙处,就在于那种快意与天然的东西,既讲究效率,又要求效果,故须笔法精妙,或雄浑,或妍妙,大字开张苍茫,小字灵动自然,结字严谨中又不时会有一种生动鲜活意外。他在继承传统隶书的基础上,注重线条的质感和力度,使每一笔都蕴含着深厚的功力和情感。其笔画粗细有致,刚柔相济,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坚韧。他同时很注重作品的形式美感,通过巧妙的布局、迅疾的书写,使每个字都显得端庄稳重飘逸的浪漫,仿佛引领着观者走进一个古老而神秘的艺术世界,颇堪玩味。这种笔墨境象,让我们对他的创作状态与可能又多了一种想象与期许。李建军的隶书,一如他的为人,以汉人为家法,在《礼器》《史晨》《乙瑛》中浸润既久,深得三味,故笔下结字端庄,使转自然,宽博朴厚。他的字形结构还是古人的结字,不见夸张和变形,但每一笔都是扎实的书写,充满厚重的活力,通过浓淡干湿的巧妙搭配,营造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自有一种堂堂正正的气象。同时,他还擅长刻字艺术,他的笔墨中,能将现代艺术元素自然融入其中,在他的作品中,我们既能感受到传统隶书的底蕴,又能看到现代艺术的影子。其实,很多时候的创造,就是跨界之间一种自然的生成,我们期待,他的隶书或许会有一种新的尝试与可能。

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二位书家多年来在隶书创作方面的成果。形式丰富,笔精墨妙,这些作品涵盖了各种题材和内容,从诗词歌赋到名言警句,从山水田园到人文风情,无不展现出两位书法家对生活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以及对传统笔墨的深刻理解。他们用手中的毛笔,以厚重的笔墨与飞扬的才情,抒发着内心的情感,向经典致敬,自写妙心。这个展览,既是交流互动,也是比较与反思,另外一个意义就是在引领我们思考,如何在当下的书写状态中不断完善与丰富自己,书写自己的快意人生。

展览将于2025年3月10日结束。

吴勇现为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江苏省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青年书法家协会顾问、第三届副主席,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主席,江苏省侨联华侨书画院副院长,南京市文联委员,南京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南京市玄武区书法家协会主席、南京市玄武区文联副主席,南京政协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南京林业大学教职工书法协会会长、南京林业大学书法协会名誉会长、指导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李建军现为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江苏省青少年书画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书法家协会刻字委员会委员,江苏省中华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江苏省硬笔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直美术家协会理事,南京市书法家协会理事、副秘书长,南京颜真卿书画院副院长,南京政协书画院特聘书法家,南京市建邺区书法家协会主席。

撰稿:朱凯 摄影:孙大权 审核:陶文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