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学院动态
我校艺术设计作品隆重亮相米兰设计周

录入:曹利芳  2025-04-21  点击:

2025年4月8日-13日,第63届米兰国际家具展与米兰设计周在意大利米兰盛大启幕。由意大利米兰设计周组委会、中国高校设计学科师生优秀作品展组委会等联合主办的“感知中国”设计学术周同步拉开帷幕。

主办方邀请,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精选力作,代表学校参展。学院以生态设计、乡村振兴、数字智慧、非遗活化及文化创新等方向,携五大板块13件精品隆重登陆室外主展区C位,成为展位亮点。展览分室内和室外两个展区,室外展区汇聚了25家国内外顶尖设计院校的作品。艺术设计学院依托大林学、大环境、大生态等优势学科专业背景,以林业、生态、环保材料为基础,凭借前瞻性的设计理念,以高水准的设计实践展现“南林绿色设计”,让米兰这座设计之都感受中国设计教育的深厚底蕴与创新活力,向全球观众呈现中国设计教育的创新力量

 

室外展场搭建

 

室外花园展场

 

室外花园展场

 

现场参观

 

现场参观

 

艺术设计学院作品展示

 

艺术设计学院作品展示

艺术设计学院作品展示

 

艺术设计学院作品展示

 

米兰设计周作品展现场

此次展览,构筑了东西方设计理念对话的平台,让来自世界各地的观众深度领略南林设计教育的多元探索与时代思考,向全球展现当代中国设计的独特魅力。

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将国际化教学与科研合作作为办学核心内涵,已与英国、美国、意大利、法国、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知名艺术设计院校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或联合培养人才机制,互派教师和留学生并向海外招收设计学学科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

参展作品展示

绿色人居环境:“山隐归筑”

 

作品名称:“山隐归筑”-乡村低碳环保民宿建筑设计

 作者:刘煜  指导老师:黄滢

设计说明:“山隐归筑”从材料选择、空间设计和生态效益三个层面进行了系统性研究。在材料应用方面,方案选用竹材、再生木材等天然可降解材料作为主要建材,这些材料不仅可再生,在建筑拆除后也可自然降解,减少环境负荷。研究团队通过材料测试,验证了这些自然材料在民宿建筑中的适用性和耐久性。空间设计上采用模块化构建方式,标准单元可根据场地条件灵活组合。这种设计既适应城市更新中的碎片化场地,也适合乡村环境建设。

非遗文化:“五常有稻”包装设计

 

作品名称:“五常有稻”品牌包装设计

 作者:邓熙宁  指导老师:杨杰

设计说明:“五常有稻”是为黑龙江省五常大米设计的品牌。为了强化品牌形象,塑出产地,将“五常有稻”三个字作为黑龙江五常大米的标志主要创作元素,并在标志里融入代表着五常大米的主要元素“稻子”。选用黑龙江省的标志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鱼皮画”作为视觉衍生,提取“鱼皮画”的纹理样式,将其纹理与品牌标志进行结合,赋予品牌悠久的历史性文化底藴。最后,为了更好地展現五常大米品牌的精耕細作、绿色种植,包装盒品牌都选用古朴的设计风格与设计元素,将“真五常 真的香”作为品牌SOLGON,同时绘制九个不同的图案去展现大米“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过程。此外,包裝方面还有不同的组合方式以及不同的造型、材质选择。

城市社区更新:“市井长巷,文脉赓续”-烈士塔社区空间更新设计

作品名称:市井长巷•文脉赓续-烈士塔社区空间更新设计

 作者:殷小雅、王明明、段小瑜  指导老师:熊瑶

设计说明:社区改造位于南京市浦口区烈士塔社区以市民公园为中心的部分区域,构建一个新老居民和谐生活的智慧新社区。旨在打造一个互动健身公园,打破住宅高楼的边界,链接人与人、人与自然的联系。以“共享社区·打破边界·连接自然·文脉赓续”为设计理念。融入社区,集健身、休闲、娱乐、科普一体,设计兼顾全年龄段的服务设施。将社区中的个体联系在一起,打破交流互动的壁垒,使其花时间在自然环境中。同时适当锻炼、社交、参加聚集性活动有助于消除当代居民的孤独感。

景观研学之旅:“水之律动,茶溢飘香”——基于农旅结合的生态景观改造设计

 

作品名称:“水之律动,茶溢飘香”-基于农旅结合的生态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范淼、郭玉妹  指导老师:吴曼

设计说明:本方案通过一场研学之旅,围绕森林平山公园的发展,以茶叶为主线展示平山特色产业,以水为脉、以竹为骨,塑造集商旅空间为一体的特色公园。通过材料创新与空间语法转译,构建了一个兼具生态韧性与文化叙事性的景观系统。入口第一个部分为研学茶叶史,沿道路两边通过景墙、灯柱、景观小品来介绍茶叶演变及平山森林的茶叶种植历史,将“水之律幼”“茶溢飘香”转化为景观符号,形成“水脉-建筑-植被”三位一体格局。结合“茶溢飘香”主题,嵌入可升降景观装置,实现观景、游憩与生态监测的多功能复合。

乡村振兴赋能:桥东农场-常州市桥东村休闲农场品牌设计

 

作品名称:休闲农场品牌设计—桥东农场

作者:朱颖   指导老师:孙琦

设计说明:常州市桥东村休闲农场品牌设计,聚焦乡村产业升级与文化振兴,通过系统化的设计策略,赋予传统村落新的发展活力;设计团队深入桥东村实地调研,梳理其历史脉络与地域特色。该村以传统农耕文化为核心,设计从村落肌理中提取元素,如稻田、水波纹、民居屋脊曲线等,转化为标志、图形及延展视觉符号,形成兼具乡土韵味与现代审美的品牌体系。这一实践表明,设计不仅是美学的表达,更是乡村资源整合、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的催化剂。学院通过此类项目,持续探索设计赋能乡村的可持续模式,为同类村落的振兴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世界文化之旅:印度·孟买——世界诗人

 

作品名称:印度·孟买—世界诗人

作者:岳子楠   指导老师:李雪艳

设计说明:本作品以“印度·孟买—世界诗人”为主题,聚焦孟买街头的日常生活,通过多维度叙事展现城市底层的生命力。视觉上采用黑白影调强化纪实感,以孟买街巷为背景,捕捉孩童嬉戏、市井生活等真实片段,人物特写与群体场景交织,形成个体命运与城市肌理的双重隐喻。全片以去修饰的黑白影调凸显人文质感,在粗粝与诗意间重构“诗人之城”的精神意象,既是对在地文化的客观记录,亦是对城市化进程中人性温度的视觉叩问。

乡村振兴赋能:以舟载文-马家寨渔文化图书馆设计

 

作品名称:以舟载文-马家寨渔文化图书馆设计

作者:唐海涛 冯轩冉 罗宏利   指导老师:管雪松 闫飞

设计说明:设计旨在展示和传承当地渔业文化,提供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场所。建筑外观采用传统渔村建筑风格,以玻璃和石材为主要材料,突出自然与传统元素。内部装饰以渔文化为主题,运用渔网,船具等元素进行装饰。营造浓厚的渔村氛围,展示区设计:展示区展示当的渔业历史、渔具、渔民生活等内容,通过图片、文物、模型等形式展示。同时,设置互动展示区,让用户可以亲身体验渔民的生活方式。交流区提供舒适的座位和桌子,以及便于交流的环境,可以用于举办讲座、研讨会、读书会等活动,促进学术交流和文化传承。

可持续设计:塑生新语—潭桥社区公共街道空间改造设计

 

作品名称:塑生新语—潭桥社区公共街道空间改造设计

作者:邓鑫   指导老师:周超

设计说明:潭桥社区公共街道空间改造设计,针对当今社会现状,探索废弃塑料的再生潜力,将废弃塑料回收再造技术与社区更新相结合。通过低碳材料循环利用、节能设计等手段,构建碳中和导向的社区改造方案,重新思考人、自然与社区发展的关系,探索在碳中和目标下社区更新的新模式。作品不仅体现了“减量化、再循环、再利用”的生态理念,更通过设计语言传递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哲学思考。

自然科普空间设计:岩矿博物馆

 

作品名称:盐矿博物馆

作者:蒋思雨   指导老师:刘力维

设计说明:博物馆作为一个功能性较强且庄严肃穆的建筑,相比其他的建筑更能引起我们的思考,什么样的建筑是一个“伟大的建筑”,纯粹的功能主义虽能满足人们对于使用的需要,但却缺少人文主义的热情,一个建筑设计师不应该只是设计一个满足功能需要的“方盒子",建筑因该是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迸发的一种梦想,一种亘古的,伟大的热情。在展厅流线的设计中,采用了一种螺旋向上的流线设计形式,结合岩石不同高度的特点,使得地面部分成为整个纯粹的展示空间,富有空间层次感与立体感。

特色IP设计:龙年文具礼盒

 

作品名称:宿行大运-“乾龙龙”宿迁龙年IP设计

 作者:王欣蕊  指导老师:冯晓娟

设计说明:宿迁皂河镇屹立着一座龙王行宫,其原名“赖见安澜龙王庙” 即乾隆行宫。龙王庙顾名思义,是祈求“龙王”平息水灾、庇佑百姓的建筑同时也是乾隆皇帝六下江南中五次的居所。皂河龙运成与乾隆皇帝有着很深的缘分而乾龙龙将作为宿迁悠久历史的见证,将宿迁文化传递给更多的人。

生态公园设计:福州花海公园景观改造设计

 

作品名称:花朝·舊市·新貌-基于互动体验的福州花海公园景观改造设计  

作者:沈绪敏   指导老师:孙献华

设计说明:福州花海公园以其多彩花田著称,吸引众多游客,但受一年生花卉季节性和花海单一性影响,观赏体验具季节性,且互动不足。为此,本次改造设计聚焦“游、学、娱、养”四大主题,旨在挖掘花海特色,通过融入沉浸式感官体验、互动活动及艺术装置,强化游客与花海的互动,提升公园价值,拉近人与自然的距离,全面展现榕城的独特魅力。

珍稀植物科普:银杏

 

作品名称:珍稀植物科普—银杏

作者:匡星瑜 陈礼蓉 刘淼   指导老师:马嘉阳

设计说明:海报以“活化石”银杏为核心,主体银杏艺术造型居中舒展,金色扇形叶片与褐色枝干交织,呼应其“落叶乔木”的生物学特性。环绕式排版分为“分布地区” “形态特征”“生长习性” “主要价值” “近种区别”“保护现状”六个主题,整体通过图文互文清晰传递银杏的生态意义与人文意象,兼具科学严谨性与艺术感染力。

珍稀植物科普:文冠果

作品名称:珍稀植物科普—文冠果

作者:匡星瑜 陈礼蓉 刘淼   指导老师:马嘉阳

设计说明:海报以“中国珍稀树种文冠果”为核心,通过深邃的黑色背景与星点光斑交织,构建出神秘而充满生命力的视觉基调。主体文冠果植株居于画面中央,枝叶舒展的写实形态与抽象星云形成虚实呼应。环绕式排版将信息划分为六大板块,分别是: “分布地区” “形态特征”“生长习性” “主要价值” “近种区别”“保护现状”,详实的介绍了文冠果这种珍稀树种。

撰稿:周超、耿植荣、周瑞刚 组稿:8241311413蔡泽栋、8241311434陆羿霖 摄影:米兰设计周组委会 审核:祝遵凌、李永昌、陶文娟)